close

每年準時養護定期更換金箔瞭解廈門烈士陵園管理的故事

原標題:讓先烈事跡“光輝永駐”

冷凍食品機械

雕塑群頸上的紅領巾每天都有管理人員維護、更新。



“光輝永駐”浮雕墻。

烈士陵園中,安息著赤誠忠骨。在蒼松翠柏的映襯下,烈士紀念碑上“先烈雄風永鎮海疆” 八個大字透著金光,紀念碑兩側的浮雕長廊和“紀念解放廈門戰役勝利群雕”莊嚴巍峨,似乎讓人重回那段波瀾壯闊、浴血奮戰的歲月。

昨日,是廈門解放68周年紀念日,記者來到廈門市烈士陵園、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,在瞻仰烈士、感受先烈雄風的同時,也帶您看看後人是如何養護烈士陵園,如何讓這段革命歷史,光輝永駐。

【養護】

露天環境下,風吹日曬,怎麼養護雕塑,使其在歲月的洗禮中依舊光輝永駐?記者走進烈士陵園管理處尋找答案。

清洗

每年花近一個月的時間保養

烈士陵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每年8月底至9月底,都會請專人來為浮雕清洗“身體”,“選擇這個時間段,一是要趕在烈士紀念日前,將陵園養護一新;二是這個季節氣候較為幹燥,石雕的含水量不會太高,利於養護工作的開展。”

負責人稱,對於2008年清明節建立的廈門革命烈士事跡浮雕長廊《光輝永駐》來說,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這長達49.1017米的石雕產生石銹。因鳳梨酥成型機此,每年8月底,烈士陵園管理處請來專業工人,先對石雕進行至少三遍的沖洗,將塵土或是樹葉、枝幹腐蝕後留在石材表面的膠狀物仔細清洗幹凈。緊接著,工人會在石材幹至恰當時,迅速上一層去銹藥劑,“為瞭不對石雕產生傷害,絕不能使用化學藥劑,所用的藥劑必須是純植物調配。隻有這樣,才能起到保護作用。”負責人解釋。

對於石雕主體,工人們要遵循“修舊如舊”原則,盡量保持浮雕原貌。但若發現浮雕四周的外框石材有所風化、開裂,則要及時修補、完善。

修補

每五年請專業工人重做金字

佇立在陵園中央的革命烈士紀念碑,落成於1954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五周年紀念日之時。經過六十多年風霜的洗禮,碑上陳毅元帥手書的“先烈雄風永鎮海疆”八個大字仍透著金光。

負責人告訴記者,這些刻字都由純金金箔填充,每五年,都要進行一次修補。

對於金字的保養,專業工人會先將原有的金箔耐心打磨掉,之後,輕刷一層底漆,在底漆呈半幹狀態時,迅速補上金箔。“時間點一定要控制好,否則會影響黏合度。”負責人說。

除紀念碑上的大字外,記者在浮雕長廊和“紀念解放廈門戰役勝利群雕”前的大理石題記上,看到所有刻字都用金箔填充,工作人員在維護保養上所做的努力,可見一斑。

【故事】

昨日,記者特別聯系民俗專傢盧志明、曾與解放軍接觸過的范壽春老人,在他們的講述中,回顧那段難忘歷史。

船工參與解放廈門烘焙設備

說起自己曾接觸過的劉營,盧志明仍覺得這段故事感動人心。在劉營18歲時,解放軍在鰲冠周圍幾個地點征集瞭幾十條民船,身為船工的劉營就這樣參與瞭解放廈鼓的備戰。擔任較大帆船舵手的他在運載途中還解決瞭一個“小插曲”:船上官兵因對廈門島情況不熟悉,將位於鰲冠和石湖山之間的寶珠坪當成廈門島,幸虧劉營辨別出來才避免瞭失誤。1949年10月16日,敵人瘋狂反撲,讓帆船的船沿多出許多彈孔,但劉營始終隨著部隊戰鬥到底,並將解放軍順利送達殿前,成為第一艘成功登上殿前的船隻。

再餓再累也遵守軍紀

成功登陸殿前的解放軍們來到殿前老街上,準備暫作休整。一位在此以賣油條謀生計的市民,看到解放軍時想起常聽到的英勇事跡,瞬間肅然起敬。看著解放軍們在寒冷的十月裡,身上卻穿著因打仗濕透的棉襖,即使又餓又累,在休息時也依然遵守著軍紀,安靜整齊地在原地坐著。他趕忙為解放軍提供瞭熱水和剛炸好的油條,卻發現解放軍隻飲用瞭熱水,油條並未享用。

用部隊柴草票換柴火

范壽春仍記得當年和解放軍的相遇。當年住在鷺江道附近的他,像往常一樣到店內上班,不一樣的是,這天有很多解放軍出現在他的視野裡。他將店門打開後走出觀察情況,迎面而來長官模樣的人詢問是否有柴火,要給戰士們做飯吃。因店內常備柴火,他便欣然借予,隨即得到解放軍遞來的一張“柴草票”。老人回憶道:“當時他們用部隊的柴草票跟我交換柴火,後來我拿著柴草票到部隊的柴草供應站換瞭要用的柴草。”老人坦言,即使在作戰後饑寒交迫的情況下,解放軍也還是為百姓著想。記者 王玉婷 記者 林施贇 圖/記者 林銘鴻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bl119zn93 的頭像
    xbl119zn93

    阿長的購物車

    xbl119z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